金年汇体育

金年汇体育:2014年发表论文

学生人格的培养——语文教学的终极关怀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5-21 点击数: 【字体:

学生人格的培养——语文教学的终极关怀

南通市第二中学   刘海辉

发表于《语文学刊》第6期  ISSN1672-8610

摘要:语文教师不仅承担着教书的任务,更是承担着育人的任务。狭义的语文知识是指语文教学大纲明文规定的能从语文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而广义的语文则更多地体现在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及培养方面。

关键词:人格  道德  仁义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要教的内容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这个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大行其道的世界上,通俗文学正越来越成为道德和传统的负载体。当纯文学对正义与邪恶之间的差别或嗤之以鼻,或搅成一锅浑水的时候,通俗文学依然坚定的捍卫着黑与白的底线。仅此一点,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感谢通俗文学。在中国,代表通俗文学在道德与精神上的最高标准的,是以金庸古龙为代表的武侠小说。读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最令人神往的根本不是那些拳打脚踢,飞来飞去的场面,而是人物的精神风貌,或者说侠气。什么是侠气?金庸曾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有过发人深省的总结,他说:“在武侠世界里,男子的责任和感情是仁义为先。仁是对大众的疾苦冤屈充分关怀,义是竭尽全力做份所当为之事。引申出去就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但同时他认为武侠小说反映的追求个性解放、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互相帮助等许多精神和理想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文仅着眼于分析楚留香、乔峰、郭靖等古龙金庸笔下的人物形象,应该说这几个人物形象在他们的笔下都极具正义感,极具代表性,某种意义上他们是正义的化身,是完美人格的化身。

一、救人于水火之中的献身精神

楚留香的“盗”是把富人的财富转交给穷人的一种手段。他把这种手段演化成一种优雅的艺术。《血海飘香》的楚留香一出场写的那张短笺最能代表他优雅的特征。“闻君有白玉美人,妙手雕成,极尽妍态,不胜心向往之。今夜子正当踏月来。匮糯,必不致令我徒劳往返矣。”他痛恨那些为富不仁的人,所以常常将他们的钱财转送给那些穷困的人,受过他恩惠的人多得数不清。因为他有盗帅之名,所以有人说他只不过是个比较有名,比较有本事的大盗而已。可是也有人说他的盗只不过是一种手段,一种为了使人间更公平合理的手段。

当今社会,物欲泛滥,人欲横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当冷漠。对于那些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更有一部分人是抱着冷眼旁观的态度。在这种大环境下,许多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完全歪曲了,他们的价值坐标被彻底轰毁了。他们抱着随波逐流的态度,完全失去了自己做人的准则。于是,老人们慨叹一代不如一代;于是,老师们叹息现在的学生究竟怎么了;更有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一些专家学者也感到一片茫然。社会发展了,物质上富足了,但精神却在倒退。在楚留香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救人于危难之中的精神,一种舍弃自我的精神,一种置自身安危于不顾的精神。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楚留香就是他们的救星,是公平的象征。就连他的敌人也不得不佩服他,这才是侠之大者,是义。当然,我们也绝不可能做到楚留香那样尽善尽美,但至少我们可以学习他的这种精神,一种救人于水火之中的献身精神。

二、至大至刚的大丈夫精神

乔峰是金庸笔下最完美的“大侠”形象,是英雄中的英雄,在他的身上,几乎可以找到所有英雄的美德,在他的身上金庸倾注了全部的感情,他的爱深沉专一,没有山盟海誓,没有任何漂亮动听的词句,但永远信守如初;他的恨刻骨铭心,一刻也不敢忘记。他是契丹人,却是汉族人抚养成人的,因为他的血统,他无法见容于汉家武林,但他又逼辽帝不能在有生之年侵犯汉界,背弃了他自己的民族。乔峰豪饮千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的气势、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的悲壮、曾让多少人为之倾倒。乔峰是人性最完美的化身,在他身上闪耀着人性中所有最美好的光芒。乔峰敢于伸张正义,不畏惧任何邪恶势力,只要是对的,他就敢于坚持,哪怕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乔峰最后自杀在辽帝面前。这是乔峰悲剧的顶点,是他为天下而牺牲自我的最高体现,把传统的侠义发挥到极致,同时也是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痛烈批判,这种开放的人文意识,对青少年是极有教益的。

三、心怀天下的“仁义”精神

《神雕英雄传》最后留下了“只识弯弓射大雕”的一代枭雄成吉思汗,临终前与郭靖的一番意味深长的对话,两人在草原上纵马驰骋——成吉思汗勒马四顾,忽道:“靖儿,我所建大国,历代莫可与比。你说古今英雄,有谁及得上我?”郭靖沉吟片刻,说道:“大汗武功之盛,古来无人能及。只是大汗一人威风赫赫,天下却不知积了多少白骨,留了多少孤儿寡母之泪。”郭靖又道:“自来英雄而为当世钦仰、后人追慕,必是为民谋福爱护百姓之人,以我之见杀的人多却未必算是英雄。”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毛泽东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这里,金庸借郭靖之口道出了自己的观点:只有那些心怀天下苍生,热爱和平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把自己的丰碑树立在人民的心目中,而不是树立在攻伐之上这,种倡导和平的主张至今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总之,我们在教授语文时,除了教授必要的语文知识外,更要着眼于学生人格的培养,要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使他们胸怀天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金庸小说的男子》吴霭仪 远方出版社1994


 

分享到:
【打印正文】
金年汇体育入口(官方)下载最新IOS/安卓版/手机版APP下载